¥29800.00
¥15000.00
¥18800.00
¥8000.00
¥29800.00
¥39800.00
¥25000.00
¥2800.00
¥7800.00
發布于 2011/12/09閱讀(1425)來源 zxj標簽 環保
摘要
內容
環保產業應走“資源化”發展道路
“十二五”環保產業大發展序幕已徐徐拉開,相關產業規劃悉數露出“廬山真面目”。作為新興的行業,特別是其中的污水處理、垃圾處理和大氣污染防治等細分子行業,市場主要依靠政府主導,收益主要依靠政府“補貼”的特征明顯,其市場化進程尚任重道遠。
以垃圾處理業為例,我國垃圾排放收費制度將逐步完善,垃圾處理產業的投融資主導方將從政府轉變為企業,垃圾處理產業市場化進程將不斷加快。但是如果不能建立合理的環境污染經濟制度,垃圾排放主體不承擔主要的固廢污染處理成本,僅僅依靠政府補貼,垃圾處理產業很難做到可持續增長。
要推動垃圾處理等環保細分產業長遠發展,在前期借助政策東風穩固產業鏈上游——處理領域的收益來源后,必須要逐漸擺脫對政策補貼的依賴,切實轉到對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利用的技術和產品開發中來。這也切合其行業發展“無害化、減量化、資源化”的規律。
國內一家大型污水處理上市公司高層曾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,市政工程投資領域的資金主要靠財政撥款,而財政撥款的周期性結算特點,決定了包括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運營項目的周期性特征。這一特征的凸顯,將會加重項目運營公司資金流的周期性緊張。這樣一來,對于技術優勢明顯,但資金量不足的新生企業來說,就會被束縛住公司規模擴張和技術市場推廣的腳步。
相關資料
上一篇: 環保產業更應注重平衡發展
下一篇: 超三成兒童用品含重金屬